據健康時報,“我們趕上了這個智慧康養時代,也有能力提供創新應用的生力軍產品和解決方案。”11月12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閆維新老師處了解到,自從他在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峰會“人工智能與智慧醫療專題論壇”上,圍繞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專項“面向臨床和養老需求的智能多功能護理床研制及應用示范”項目進行了主題演講后,這一個月來,各方紛紛發來橄欖枝,邀請項目組聯合落地智慧養老。
據2019年初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因衰老、疾病等原因導致失能半失能的人數約4000萬。我國養老護理從業人員僅有30萬名,無論是居家養老還是機構養老,都不能滿足需求。失能老人長期臥床會出現骨質疏松、皮膚壓瘡、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嚴重影響老人的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
閆維新帶領其上海交通大學的團隊和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醫療團隊,針對傳統護理床的缺陷,首先研發出智能多功能護理床,滿足功能障礙群體對生活自理、自立的迫切渴求,減輕了家人、護理人員勞動強度。
此外,針對行業數據難以開放共享,數據碎片化孤島化嚴重,存在嚴重壁壘,資源優勢難以整合等痛點,閆維新團隊提出了智慧康養架構圖:即以智能多功能護理床為核心,產品化的服務模塊和積木式的系統模塊相輔相成的方式,同時還要圍繞智能家居、社區智慧康養、智慧養老機構、智慧養老家庭、智能診斷、智慧護理、智慧醫療為核心搭建系統場景范式,平臺層結合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搭建客戶康復輔具數字化產品、醫療護理數字化服務以及醫療云數字化管控功能,讓裝備更聰明。軟硬一體將“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等多種傳統養老模式轉變為“系統+服務+老人+終端”的智慧服務型現代養老模式。
“我們是要創新構建這樣一種總和基礎養老功能體系:面向老人及家屬的有應必答、生活幫助、主動關懷;面向養老機構的安全保障、健康管理、檔案建立、智能服務、精細專業看護團隊;面向民政部門的政策落實、整合資源、范式標準;面向社會保障部門的渠道貫通、制度整合、法規監管、共通共融。”
“主題演講所涉及的智慧照護康復系列化產品,已經完成所有樣機本體設計,下肢康復、手指手腕康復和下肢助行等樣機已經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第九人民醫院完成了臨床有效性驗證,其他功能樣機加工調試已經完成,正在開展產業化落地工作,在不久的將來會選擇在長三角開展應用示范工作。”閆維新告訴記者。
閆維新介紹,已有上海市、浙江省、重慶市、湖北省等多家養老、康復機構對本次主題報告所涉及的養老產品表示關注,并希望與閆維新團隊一起打造智慧養老產業落地與應用示范。閆維新團隊和其中兩家機構已經建立了合作意向,相關合作協議和訂單正在溝通中。
相關內容: